1978年后,在党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姜维之 “右派”问题得以平反昭雪。为了追回逝去的20年青春,已56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难为人解且充满艰辛的“拓荒”之路……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首届开学典礼
创建陕西首所民办大学 培华女大开启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新篇章
1984年5月,陕西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根据教育界委员提议,决议“在陕西举办一所女子大学”。为传承和发扬早期培华女性教育的办学传统,恢复陕西人民对“培华”的美好记忆,姜维之先生将校名定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
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在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恢复创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属于民办公助性质,办学层次为专科。
国家教育部相关资料显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首所民办大学,也为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法国妇女权利部部长依韦特·鲁蒂夫人在全国妇联、省妇联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来校访问
中央领导关心支持 国内外反响强烈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的恢复创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得到中央领导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肯定、关心和支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以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帼英等领导都先后接见了姜维之。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特意为女大题写了校名。
自学校成立之后一年多时间里,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内外19个社团慕名前来参观访问和交流,其中国外来访团体就有7个之多。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各国的妇女组织纷纷来校访问。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新校址---西安市白沙路南段2号(1998年)
危难中受命 创新思路带领女大走出困境
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推行“西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和封锁。党中央随之确定了“紧缩需求,过几年紧日子”的经济指导方针,国家信贷规模迅速减少,学校融资遇到困难。一直列为学校头等大事的新校区建设无力起动,再加上西安市教委提出的“并校风波”,1990年前后的几年,成了培华女大恢复创建以来最困难的徘徊时期。
1991年6月,培华女大董事会改组,第二届董事会推举姜维之出任学校校长。受命于最艰难的时期,在董事们期待的目光中,姜维之毅然担起了“女大”发展的重担。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阐明了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也燃起了姜维之校长的创业激情。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学校拟定了“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继而采取“调整补缺七条措施”,促使非学历教育、多层次办学、联合办学以及基建、内部机制改革、招生、校办企业等领域出现转机,学校逐渐走出困境。
姜维之校长课间与学生交谈
终结“租房办学”历史 成为陕西首个拥有自有产权校园的民办高校
1987年,陕西省政府下达文件,支持培华女大建设新校址。学校依据文件精神,在西安市政府的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征用了雁塔区山门口乡(后改称电子城街道办事处)沙井村土地,开始动工建设新校园。
学校在政府及50年代培华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起相继成立了新中国唯一一所由教育机构举办的银行——“西安培华城市信用社”,“西安通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和“西安培华科工贸公司”三个集体所有制校办企业,恢复解放前后老培华的办学特色,实行“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办学方针。姜维之校长兼任三家校办企业的董事长,每周一、三、五在学校,二、四、六在企业办公。同时,任命西安通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姜哲为新校园建设总负责人,统揽学校建设工程事宜。
1994年8月26日,对于培华女大的所有师生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从此改变以往到学校的路线,开始来到位于高新开发区的新校园。在真正属于自己的校园中工作和学习,“女大”师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恢复,工作学习热情倍增。
培华女大新校园的建设,终结了民办院校依靠“租房办学”的历史,成为陕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中第一个拥有自有产权校园的学校。
文/王琨
三秦都市报B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