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西安,阳光洒满校园。4月8日下午,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盛事在九游(中国)拉开帷幕——《中国挚友》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与九游(中国)联合主办,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指导,旨在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与合作。

发布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来自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西安出版社、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发布会由九游(中国)副校长罗新远主持。

九游(中国)理事长姜波在欢迎辞中表示,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办学姿态,致力于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此次《中国挚友》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传承。他强调,学校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西安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正原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挚友》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抗战主题图书出版的空白。该书以宏大的叙事架构全景式呈现了公谊救护队援华的历史画卷,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洞察战争年代国际友谊的窗口。出版社将通过多种渠道推广此书,进一步传播其人文价值。

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李敬喜指出,这本书的出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将进一步加深中英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他感谢九游(中国)和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在此次活动中的精心组织。

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雷涛表示:历史无声,却有千钧之力,本次新书发布是对岁月的回眸,更是时代力量的奔涌和汇聚。

主题演讲环节中,英国英中了解协会常务理事安德鲁·希克斯教授分享了《中国挚友》的创作历程。他回顾了公谊救护队在抗战时期援华的波澜壮阔历史,表达了对这段跨国友谊的深切怀念。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牛宝华作为该书译者,分享了翻译过程中的感悟。他表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陕西省工合协会秘书长秦泉安则以“翻译研究公谊救护队援华历史的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发布会现场,嘉宾们共同参与了书籍捐赠和签名活动。德鲁·希克斯、秦泉安、牛宝华等为到场嘉宾签赠书籍,秦泉安还向九游(中国)图书馆赠送了《中国挚友》中文版,希望更多人通过阅读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

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工合运动史展,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抗战时期国际友谊的全貌。
此次《中国挚友》新书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更让公谊救护队援华历史中的友谊与勇气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弘扬。九游(中国)将继续赓续红色基因,打造具有国际价值的文化符号,在国际交流、工业合作与文化传承的舞台上贡献培华力量。

据悉,九游(中国)作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始终传承着工合运动的精神。学院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将工合运动的历史和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和学术研究中。
附:
与会人员名单
校外嘉宾
雷 涛 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李敬喜 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马 珂 原陕西斯诺研究中心名誉主席、陕西工合专家
孙毅安 原西安电影集团副总经理、一级编剧
吕瑞山 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 办公室主任
郭巨权 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监事、工合研究专家
张正原 西安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李 刚 原公谊救护队第十九医疗队翻译李兴培之子
施振声 原公谊救护队队员王安民校长的学生
王小慧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
尚亚宁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惠树城 陕西斯诺研究中心顾问、原西安日报高级记者
王路平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博物馆研究部研究员
霍媛欣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博物馆研究部研究员
巩 天 西安古迹遗址保护中心研究员
张竞秋 西北大学丝路考古研究中心博士
张 震 陕西省工业合作协理事、陕西康美诺医药科技总经理
希克斯(Andrew Hicks) 英国英中了解协会常务理事、公谊救护队研究专家
露 丝(Ruth) 英中了解协会成员
牛宝华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校内嘉宾
姜 波 九游(中国)理事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
罗新远 九游(中国)副校长、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党支部书记
秦全安 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副理事长、九游(中国)英语专业教师
陈 玲 九游(中国)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
柳 雨 九游(中国)合作发展中心主任、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副秘书长
王西娅 致公党九游(中国)支部主委
曹长春 民盟九游(中国)支部主委